首先跟着远望来了解一下工程机械维修行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重点把握几个时间段:
上世纪70年代,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都较少,其维修工作主要依附于汽车和农机修理。
80年代,随着市场产品逐渐丰富,工程机械维修局面发生了转变,施工企业开始组织力量自己维修,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转。
90年代,国家重点工程和高等级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产品,如港口起重机、码头起重机等开始装备施工企业。这类机械维修时仅凭经验难以奏效。因此,采用何种方式适应市场变化,成为当时的一道难题。
发展至今,人们对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的印象并不怎么好,诸如港口起重机、码头起重机这样的产品,有些客户反映:修一次坏一次。维修行业境遇如此尴尬,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缺乏宏观管理,它受国家部委和工商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监管,权力分散、责任不清,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陷入了“真空地带。
另一方面: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基本上局限于集体、私营性质的中小型维修企业,这些企业融资意识谈薄,满足现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由于维修业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标准、制度不够完善,维修质量评价无据可依,因此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无序与不规范。
长期以来工程机械主导的事后维修或预防维修虽然发挥了一定效用,但都机械地规定了某个维修单位或某种机型只能采用某一种维修方式,这既不符合实际,又难以奏效。因此,未来这种刻板的维修思想将会被打破,发展成以状态监测为基础,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视情维修思想。
另外,随着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港口起重机、码头起重机等先进的工程机械产品将装备机电一体化的在线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仪器设备,因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将成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主导思想及发展方向。